close

 

扁平足與跟骨外翻

文:物理治療師 林東澤

 

4

 

在幼兒的足部發育過程中,足部充滿著脂肪組織,內側足弓會在二至三歲時因脂肪組織減少大致長成,如果站立時內側足底仍是扁平,表示其舟狀骨仍在下未發展往上翻移位,造成內側足弓的塌陷,踏地時內側足弓消失,那就是所謂的『扁平足』,小朋友坐姿將腳翹起,看腳弓處是否凹陷,如無出現可能是屬於結構型(僵硬性)扁平足,須再由醫師或X光診斷確定,但一般較少見,大多數小朋友屬於坐時有足弓,站起來時足弓消失之功能型(柔軟性)扁平足,同時有些會合併呈現足外翻的現象,所謂足外翻是指小腿後側中線與足跟中線不在同一直線,其跟骨線內斜表示足部為外翻現象,但須再評估是否因前足外旋、足弓塌陷,而造成後足代償性外翻。

 

5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少數會因扁平足或整體性發育遲緩與韌帶鬆弛,使跑跳、平衡等粗動作受影響而常跌倒,但如果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即讓兒童在走路時接觸地面之足跟不穩、歪斜,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面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使在發育過程中,足部、膝關節、骨盆、脊椎都易偏離中線,造成關節甚至行走時的步態都不符合人體生物力學所需的常態,進而產生問題,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有症狀發生,但有些在幼兒時期,即會產生腳酸、走不久、常跌倒或有異常步態等問題,而且成人扁平足的足部失去吸震、緩衝、減壓之作用,較會引起走遠路或跑步時下肢易疲勞、足底肌膜炎、大腳趾變形關節疼痛、膝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腰酸背痛、脊柱側彎、骨盆歪斜、長短腳等問題,所以小時候足部的異常,如果家長未注意及處理而錯過了三至十二歲足弓發育時期,長大以後的影響是無法從新來過的。

 

 

給家長的建議

 

1.家中長輩若有扁平足,須特別注意幼兒足部之發展。

 

2.切勿讓未滿十個月大之幼兒,足部太早承重,尤其使用”學步車”或”螃蟹車”學習走路。

 

3.避免六歲以內的兒童在家或幼兒園,採用跪坐姿勢玩玩具、看書或看電視。

 

4.如小朋友為扁平足為其挑選鞋子時,應特別注意足跟部之穩固性、鞋子前後皆應預留五至十公釐的長度、鞋子前足應寬高、前後對折角度約可至60度;如非得穿著拖鞋,也可使用夾腳拖鞋來訓練足趾力量。

 

5.家長盡量不要在未經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之前,自行購買市售矯正鞋或足弓墊,因為足弓太高會影響足弓功能並造成足部疼痛,足弓太低又無支撐功能,以及是否前足也有問題須一併評估考量。

 

6.注意小朋友之體重與體適能方面之發展,如有常常跌倒,可能懷疑其足部問題或整體性發展遲緩及感覺統合出現障礙等,最好先找復健專科醫師評估診斷。

 

7.多讓小朋友接觸大自然,提供開闊與更多寬廣的活動空間,若為韌帶鬆弛者又有扁平外翻足則避免太早學直排輪與滑板車之遊戲。

 

扁平足的處理貴在早期發現、平時多觀察注意,切勿過度緊張,把非疾之病視為大問題,不但容易花冤枉錢,也可能造成小朋友人格心理發展上產生問題,如果發現小朋友的足部出現異常,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仍無改善後,再找尋專業之物理治療師詳加評估,並長期追蹤其足部之發展,來決定是否需要足部輔具之協助,畢竟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不必大驚小怪,但也馬虎不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和聽語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